

-
观点 | Opinion more
-
阿根廷锁匠成《自然》超新星论文作者 中国民科学着点
业余科学爱好者也可以作为科学家的助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在一些现象观察和数据收集整理领域,业余科学爱好者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在动植物保护、环境监测等和本文着重介绍的超新星观察等方面,“民科”们甚至可以成为科学家得力的同盟军。[全文]
-
引力波新发现,有两台中国望远镜的功劳
中国有两台望远镜参与了此次观测,一个是位于南极Dome A的50厘米的南极光学巡天望远镜(AST3),项目的负责人是紫金山天文台的王力帆研究员。另外一个参与观测的是硬X射线调制空间望远镜(又名慧眼)。[全文]
-
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科学?
在20世纪初的一些著名中国学者看来,“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本就不是问题:中国古代当然没有科学。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许多学者极力主张中国古代是有科学的。于是两派各逞利辩,倒是使得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拓展。 [全文]
-
“世界最大”光学望远镜该怎么建,我和崔向群院士的分歧
中国天文学界正积极筹备建设一架口径12米的通用光学-红外天文望远镜 (LOT),近期围绕着12米望远镜的设计,国内天文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也有很多科学家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特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建生一份4000多字的长信引爆了中国天文圈。[全文]
-
12米光学望远镜争议,应先看科学目标再看技术
从科学层面上来讲。无论是在陈院士的信,还是在目前公开的多个文档中,都多次提到,LOT 应当以通用型望远镜为主(这是关键点之一)。目前国内最大的通用型望远镜为云南天文台的口径2.4米望远镜,在口径上落后国际水平上百年。建一台通用型望远镜对于弥补缺口意义极其重要。[全文]
-
叒见引力波 30亿年前一场用时0.1秒的大事件
相较于此前两次热闹的引力波事件,这次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之前的两次黑洞合并,最后形成的黑洞的质量分别为62和21个太阳质量。在这次探测中,人类又发现了49个太阳质量的黑洞,进一步确认了大质量黑洞的存在,扩大了我们对于黑洞的认知。[全文]
-
仰望星空总有新发现,今天说说ALMA
采用间接方法观察研究遥远星系得到的信息毕竟有限,天文学家企图直接观察收集这些遥远星系内部信息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智利高原上建造的世界最先进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ALMA让天文学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全文]
-
七颗行星在上,“宇宙参数”的变化令人战栗
刘慈欣的“伪语录”提醒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天文学和外星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冲击。七颗死寂的行星固然没有发出任何信息,但就像军队派出侦察兵一样,没有发现敌人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信息,绝不能随便忽视。[全文]
-
“中国天眼”真的领先国际20年?
在这几天的一片欢呼声中,有一种倾向值得引起关注。有些媒体报导:中国建最牛“天眼”领先国际20年;外国科学家参观后也感到很震撼,“他们都很期待这个全世界最先进的天文设备能成为人类观测外太空的利器,有新的科研成果出来。”这样的宣传报导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全文]
-
怎样在饭局上谈论贵州那个山一样大的望远镜?
它是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吗?它即将拼好的“主动反射面”究竟是什么?除了科研价值,大型天文工程还能为普通民众带来哪些好处? 好了,聊完这三点,你在饭局上的知性达人形象估计就基本树立了。闲言少叙,锦囊奉上。[全文]
-
霍金是个“营销大师”,用微博来中国圈钱?
霍金的微博简介称,本微博由霍金团队以及社交媒体公司Stradella Road共同管理维护,落款SH的内容均来自于霍金教授本人。而这家公司正是一个营销商,经常为好莱坞在社交媒体上做宣传,其中就包括《悲惨世界》和《被解救的姜戈》等大片,甚至还有《五十度灰》,你懂的。[全文]
-
下一道引力波大餐,正等着中国学者
我国也正在开展由中山大学领导的、雄心勃勃的“天琴计划”,这是我国正在规划中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国际合作项目,是我国放眼基础科学前沿的一次重要尝试。我国还在计划开展西藏阿里原初引力波实验,将实现首次对北半球可见天区的原初引力波搜寻。[全文]
-
杀死了冥王星,他又找到了继任者?
美国科学家周三宣布,在太阳系发现了“第九大行星”。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科学界不少质疑。完成这一发现的天文学家之一迈克·布朗,正是将冥王星逐出行星队伍的“杀手”,也曾误将自己发现的阋神星视为太阳系第十大行星。这一次,是什么又鼓起了他的勇气,唤起了他的希望?[全文]
-
6亿美元,“看”不到“另一个地球”也很值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正处于“独生子女儿童”的状态。所以我们编造了各种宗教,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神,向人类施加各种各样虚拟的宠爱,以巩固人类生活于宇宙中心的幻象。这样的幻象曾经有助于维护一个停滞的社会,但无助于解决人类发展的问题。[全文]
-
有一种末日叫“记者说小冰期来了”
前两天看到一条新闻:“科学家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届时地球气温将很可能大幅度下降,步入‘小冰河期’。”天呐!温度下降60%岂不是要冻死?本着认真学习的精神,我研究了一番,从原因到结论因果关系尚未确认!尚未确认!尚未确认!妈呀累死我了![全文]
-
女生都信星座,你不信怎么行?
你如果跟女生聊天,她一说星座,我们就冷冰冰,那就没有然后了。这个事情叫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或者叫做曲线救国,你要黑星座,首先可以深入了解一下星座。[全文]
-
我们的征途真的是“星辰大海”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走出地球、走出太阳系是人类最重要的梦想之一;在科幻作品中,宇宙大国、星际争霸也是“标配”。不过细究起来,宇宙真的只是空空荡荡的“大海”,星辰在“海”中只有细菌大小。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我们人类太“实”了?[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中国天眼”刚刚发现毫秒脉冲星,究竟是个啥?
-
成都机修工科普天文3年获百万粉丝,最终被天文台录用
-
昨晚的“蓝月”,你看了吗?
-
这颗太空“骷髅头”明年又要“光顾”地球
-
美军退役飞行员说他看到了UFO
-
美科学家:迄今最遥远类星体现身
-
昨晚全球共赏 80年第8大"超级月亮"
-
20万1克“香格里拉陨石”现身成都 专家:或为炉渣
-
太阳系首现系外来客,原来长这样
-
太阳系首现系外“星际天体”,终于有名字了
-
系外来客?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星际物体”闯入太阳系
-
中国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新边界 颠覆以往认知
-
杨振宁携妻参观“中国天眼”:希望十五年内有好消息
-
“中国天眼”工程师:搜寻外星人是FAST终极目标之一
-
刷屏的中子星并合是什么?一次甩出重达300个地球的黄金
-
谜底果然是“新型引力波”!中国另有重大贡献
-
“中国天眼”首次发现两颗新脉冲星!
-
今年中秋十五月亮十七圆 中国的月亮比外国圆
-
这名中国人20年只做一件事 西方佩服得五体投地
-
缅怀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曾舍高薪回国 1年工资等于国外1天
-
-
· 天文 ·
-
中科院专家验了它的“正身”:年龄与太阳系相当,45亿岁
-
猎户座流星雨来访,明晚高峰期每小时让你许愿20次
-
“中国天眼”一周岁了!
-
天文学家起名字,总是画风清奇…
-
2017年首场流星雨浪漫登场
-
冥王星有液态海洋 储水量与地球海洋相当
-
70年来最大超级月亮来啦!
-
上海开建全球最大天文馆 2020年建成开放
-
太阳系边缘发现新天体 或有助于发现“第九大行星”
-
12年追星结束 罗塞塔撞击彗星前拍摄最后画面公布
-
哈勃望远镜拍恒星“绝唱”
-
史上最清晰!“朱诺”眼中的木星长什么样?
-
跳水兼研究天文 曾参加两届奥运的她堪称跨界典范
-
还记得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中华”吗?
-
最大宇宙3D图诞生 囊括120万个星系
-
天文学家发现现实版“三体世界”
-
科学家发现一颗地球准卫星 已环绕地球近100年
-
国际空间站已绕地球10万圈!
-
这就是人类历史上首张完整水星地形图
-
中国科学家利用脉冲星创作“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