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一周军评:美军“创新”为何越来越乏味?
美军这些奇奇怪怪的创新成果看似琳琅满目,但真正具有突破意义的却似乎不多。到底美军的创新机制出了什么问题?[全文]
-
“破虏湖”战役,真的有2.4万名志愿军阵亡吗?
一个小小的“破虏湖”,志愿军竟然能牺牲2.4万人,毫无疑问这是韩国战史夸大所致,但是“破虏湖”战斗的经过是什么,志愿军到底损失多少,以及为什么韩国人敢吹嘘自己在此地获得了大捷,恐怕不少网友或多或少都有疑问。[全文]
-
在美国学习安全战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们的老师很有意思,他似乎对中国军事,特别是国共内战有些研究,在讲到非常规战争如何得民心的时候,讨论了毛泽东的游击战,还给学生们讲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上门板捆铺草”的历史背景。除了毛泽东之外,老师讲得最多的是孙子兵法……[全文]
-
一周军评:美国要建新军种,解放军要练合成化
本周如果非要选一件最大的军事新闻,那毫无疑问是特朗普下令组建太空军的消息,美国总统的这个重大决策,依然存在着对太空竞赛中产生改变的可能。本周另外一件不那么为人注意的事情,则是陆军进行了以13名集团军军长为考核对象的集训。[全文]
-
中国下一代护卫舰,054A+还是052D-?
055下水揭示了中国海军建设的又一个高潮。现有的29艘054A在舰队防空方面转为补充作用,主要承担反潜、护航任务。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下一代护卫舰。关于新护,据说存在054A+还是052D-的争论。也就是说,应该从054A加大,还是从052D简化?[全文]
-
一周军评:中国核潜艇是“国之重器,要大发展”
本周,习近平主席视察海军核潜艇部队,指示核潜艇是“国之重器,要大发展”,“海基核力量,要大发展”,潜艇部队“要有一个迅速的提升”,在我军海军技术最大的“短板”方面,奋起直追的时候,到了。[全文]
-
每个陆战队员都是机枪手
美国海军陆战队有一句有名的口号:“每个陆战队员都是步枪手”(Every marine a rifleman)。但在陆战队司令罗伯特·奈勒上将的领导下,这有可能变成“每个陆战队员都是机枪手”。由HK416改进而来的轻机枪M27将会成为陆战队人手一把的单兵武器,这种采用了重型枪管并且配备的两脚架的“自动步枪”将会把每个陆战队员都变成机枪手。[全文]
-
一周军评:汉光演习,拳打脚踢?
本周的军情看点,对于中国人来说毫无疑问就是在台湾岛上进行的“汉光34”联合军演,虽然这类演习似乎每年都差不太多,但考虑台军每年汉光的设定都有所不同,我们还是必须仔细观察。美国在高超导弹方面的追赶意图也值得关注。[全文]
-
“大卫投石索”:连接美国和以色列
大卫是圣经里年少的犹太英雄,他用投石索打倒了巨大凶残的歌利亚。然而,要是布带没了,单靠臂力是不够的,大卫该怎么对付歌利亚呢?对于以色列军工来说,美援正是这个布带。?正是有了美国的援助,以色列才能开发出据称性能相当于俄罗斯S400的“大卫投石索”防空系统[全文]
-
一周军评:中国步枪真有问题吗?
其实关于我军的枪,在媒体界真是“月经”话题了,很多连摸都没摸过枪的写手,也在网上大骂95。那么95式步枪真的不好吗?明年的大阅兵上,会有传说中的“无托全新设计”新枪出现吗?本周美国宣布NSM反舰导弹正式入选美军“超地平线反舰导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全文]
-
中国反潜直升机,不能再凑合了
近年来的中国海军建设是冷战后世界海军史上最亮丽的一章。但在辉煌底下,有一块显眼的短板,这就是舰载反潜直升机。[全文]
-
一周军评:接连毁约的美国在想什么?
如果说本周有谁在国际地缘政治安全领域大出风头,那毫无疑问是美国。就在24日一天内,先是突然撤回已经向中国发出约两个月的“环太平洋2018”多国军演邀请,随后又在朝鲜公开废弃丰溪里核试验场后,宣布取消原定的首脑会晤……[全文]
-
战局复盘| 大马士革为何才“完全解放”
2018年4月19日,随着东古塔战役的胜利结束,叙利亚政府军得以彻底解除了大马士革东部的威胁,在短暂的修整过后,大马士革方面指挥部决定一鼓作气,解除大马士革郊区的最后威胁——南大马士革。[全文]
-
溯本清源:从05式的105毫米炮说起
从身管长度上分,可以分为51倍径105毫米坦克炮系列,到50倍径105毫米低后坐力坦克炮系列,再到加长身管105毫米坦克炮系列等;从装车对象上分,中型坦克、主战坦克使用的105毫米坦克炮系列和两栖装甲突击车/两栖坦克、轮式装甲突击车等使用的105毫米低后坐力坦克炮系列等,理清其中的发展脉络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全文]
-
美国外交就像没有钢筋的混凝土
一国的外交政策如果没有战略做支撑,就好像制作水泥预制板时不使用钢筋一样,最后一切都会碎裂开来,变得毫无用处。对于意欲影响全球局势的大国来说,情况尤其如此。眼下缺乏战略支撑的美国就处于这样的窘境当中,而且导致美国陷入如此窘境的正是美国自己。[全文]
-
一线观察| 我军特战单位只是“精锐步兵”吗
在网络语境中,“特战不特”是我国特种兵的“特点”。我军的特战单位往往是和手劈砖头与胸口碎大石形象的“精锐摩托化步兵”出现的,而外国特战总是和携防一体装具、头戴夜视仪的特战形象联系在一起的,这给了大家一种不切实际的“超级英雄”式的外军特种部队幻想。[全文]
-
抗战时国军的日本战俘生活什么样?
冈村宁次战后曾对国军的几所日俘收容所进行了调查,指出成都俘虏收容所,日俘被“准其自治生活”,并设有庶务、卫生、娱乐等班,懂中国话的,每天前往市场采购副食品。同时,日俘每晨遥拜皇宫,节日时整队合唱国歌后,举行遥拜,时有外国传教士前来慰问。[全文]
-
一周军评:战略轰炸机如何用,千军万马如何过海峡?
本周五,中国空军官方发布了轰-6K战略轰炸机在南沙岛礁首次进行起降训练的图片和视频。作为直接传递大国意志的工具,如何才能发挥出“战略”价值?来数数历史上一些著名事件,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笔者也终于能够说一说,解放军跨海登陆作战的最新模式,以及面对这种模式,台军能抵挡吗?[全文]
-
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哪个更准确?
淮海战役,是共产党方面的命名。在国民党方面,这场战事称之为“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最先提案者是粟裕将军,但后来以徐州为中心的大决战,已非彼“淮海”,后来发生的“淮海战役”,实际上已经名不符实。 [全文]
-
一周军评:国产航母试航,是慢是快?
5月13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终于下水试航。在亚太地区,中美航母一直是这一地区持续的“主线故事”。无论是中国出港试航、吊足大家胃口的首艘国产航空母舰,还是围绕上周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提出的“航母神出鬼没”论的余波,都值得我们好好品读一番。[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朝韩海上热线时隔十年重新启动
-
俄军:马上签约买苏-57,明年喜提爱机
-
日15吨推力军用航发原型机交付 自产四代机有望?
-
当苏制装备遇到大胆女记者
-
美导弹防御局建议:部署卫星监控高超声速导弹
-
73年驻扎后 驻韩美军司令部今从首尔迁出
-
美军99年攻击中国大使馆的凶器 开始换代
-
普京:超20架战机和千名军人已经撤出叙利亚
-
国防部这个回应太伤人了......
-
印军:LCA战机6750万美元一架,比苏30还贵!
-
解放军首次派出“中华神盾舰”绕台 国防部回应
-
国防部证实:中国海警即将转隶武警部队
-
国防部:魏凤和将应邀于年内访美
-
中国国防部: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赴非洲访问
-
德国海军发射美制导弹把自己炸了
-
美媒:朝鲜继续升级宁边核设施
-
不是面条蛋炒饭 这个场站的训练加餐竟然是…
-
在争夺神盾第三的竞争中,这个国家和日本杠上了
-
韩提议送还华川水葬的志愿军遗骸,但真有2.4万吗?
-
台向美再买36辆AAV7两栖战车
-
-
-
这可能是史上最贵的“盒子炮”了
-
台军飞行员遗体就装这里面?其实……
-
联合国发视频:感谢中国维和贡献!
-
美新片《驱逐舰》表现抗击“神风特攻”历史
-
这是继“黑鹰坠落”后美军在非洲最大惨败 当时都发生了什么?
-
俄胜利日阅兵 多款新型武器亮相
-
2018年元旦升旗仪式,行举刀礼的3人啥来头?
-
80后排长被首批00后新兵问“蒙”:为什么被子要叠成豆腐块?
-
高黎贡山:盗者与守者的生死博弈
-
女特警350米外“盲狙”五发五中 网友跪求一起吃鸡
-
中国空军“金头盔”飞行员:胜利之后只能高兴一秒
-
主动降级,这位海军副团长不简单
-
真实版女“战狼”:闯过生死关,镇住众男兵
-
辽宁舰女兵:中国曾被嘲造不好阻拦索 结果却让俄专家折服
-
保飞机还是飞行员?冒险救机到底值不值?
-
女大学生入伍赴南苏丹维和1年 荣获联合国荣誉勋章
-
93岁“核潜艇之父”:仍每天工作 到处做讲座
-
卡塔尔学会了中国阅兵,喊中文口令
-
国庆节 在央视演播厅看“活捉”满广志!
-
初中毕业的他,怎么成了火箭军士官学校的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