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中国利用遥感技术在国外发现丝路考古遗址,空间考古帮了大忙
关键字: 丝绸之路考古突尼斯4月19日,“一带一路”突尼斯遥感考古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王心源研究员所带领的空间考古研究团队,在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第三项目“数字一带一路”的资助支持下,执行“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世界遗产工作组(DBAR- Heritage)非洲研究计划,联合突尼斯、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学家利用空间考古技术与方法,在丝绸之路西端突尼斯发现10处古罗马时期考古遗存。
这是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中国境外首次发现考古遗址,这些遗存揭示了古罗马时期南线军事防御系统的布局与农业灌溉系统的结构。
实地验证灌溉系统遗址(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王心源研究员与突尼斯专家就遗址地表进行讨论(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王心源研究员与意大利考古专家实地验证边墙遗址(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突尼斯南部遥感考古新发现10处遗址点:1、2 为军事堡垒(Forts),3、4、5为边墙(Limes),6、7、8为水窖,9为农业灌溉系统,10为墓葬。(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随着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地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遥感技术也从“高大上”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遥感与考古也完成完美“合体”。此次发现利用的空间考古技术到底是啥?它究竟有什么特点?
说到空间考古,不能不先从遥感考古说起。
遥感考古:能“入地”也能“上天”
遥感考古,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遥感技术从事考古研究。严格来讲,是指利用遥感对遗留于田野的人类过去活动遗迹与遗物进行探测、识别与发现的一种新的无损考古探测技术与方法。
从1906年在军用热气球上拍摄到英国史前巨石阵遗址作为遥感考古的发端,到20世纪20年代提出航空考古勘察和航片分析成为遥感考古发展里程碑,以及随着20世纪70年代利用卫星遥感获得考古信息的大量应用,遥感考古逐渐成为考古研究领域必备且常用的探测技术与方法。
遥感考古具有全局、直观、周期性强、覆盖范围大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野外考古而言,遥感考古具有成本优势,能节省人力物力,并且在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研究中能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遥感考古可以把地表上看到的貌似不相关的遗迹联系起来,对于在大尺度、大范围上解决大型线性遗迹保护与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对考古学的系统性研究有重要意义。
另外,遥感技术在干旱区考古调查中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是考古学发展的新增长点。其与考古学、历史学、地学等的有效结合,能够为丝绸之路古城镇、古绿洲、古水系、古道路,以及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手段。
此次由王心源研究员所带领的空间考古研究团队根据史料、考古资料、学术文献等记载,依靠多年经验的积累,准确聚焦“靶区”——突尼斯中南部,地处荒漠,地表干扰较少的特征非常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
突尼斯中南部荒漠地貌(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不过,遥感考古绝非是仅仅发现考古目标就“大功告成”。作为一种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遥感技术正在与其他技术、方法与理论,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技术、环境考古等,相结合,扩大其“发现”的价值,形成一套新的研究技术与方法范式,继而建立空间考古新学科。
空间考古:遥感考古的继承与发展
为扩大遥感考古的研究深度与应用广度,遥感技术要和与其直接相关的空间信息技术进行联系。
空间信息技术是包括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内的、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进行的空间数据采集、量测、分析、存储、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等系列的方法与技术。
事实上,在今天的西方田野考古调查中,遥感再也不是单纯地用来寻找、发现古代遗迹或现象,更重要的是遥感技术已经实现了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地球物理方法等其他相关技术的交叉整合,综合服务于以景观考古学为理论支持的考古学研究和以文化遗产学为服务对象的文化遗产管理或文化资源管理。
图像处理分析+实地调研,历经2年终成功
此次联合考古历经2年,2016年3月,科学家开始进行室内遥感图像处理以及解译分析,进而发现目标物——疑似遗址点,然后分别于2017年4月、11月和2018年4月与当地考古专家联合进行实地调研与验证,最后在突尼斯南部确定空间考古新发现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包括边墙3段(Limes)、军事堡垒(Forts)2个,以及农业灌溉系统1处、水窖3处、墓葬1处。这些考古遗存形成证据链条反映出古罗马时期帝国南部边疆的军事防御体系。
边墙遗址(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古罗马军事堡垒(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水窖遗址(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灌溉系统遗址,蓝色引水坝,红色为拦水坝(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黄圈为新发现古墓葬遗址,红框为已知堡垒遗址(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其中,边墙与堡垒用于防守和保护边界,阻挡来自南部和西部的游牧民的侵扰;农业灌溉系统以及储存淡水的水窖用于保障边界军民的粮食生产与生活需要。
- 原标题:首次!中国利用遥感技术国外发现丝路考古遗址,空间考古帮了大忙
- 责任编辑:隆洋
- 最后更新: 2018-04-21 13:53:09
小编最近文章
华姐又冲台湾“邦交国”说了一句话2018-04-18特朗普扬言额外对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2018-04-06美媒:蒂勒森也是看推特才知道自己被解职2018-03-13首遭无人机攻击后,俄军歼灭恐怖分子基地2018-01-13撞船的美军舰又被撞了2017-11-27-
外媒:中国“人造太阳”或超越人类最狂野的能源梦想
2018-04-20 16:55 中国精造 -
我国航天员"飞天"水下训练服首亮相
2018-04-20 15:43 航空航天 -
国家航天局:中俄正讨论向对方空间站互派宇航员
2018-04-20 10:55 科技前沿 -
中兴回应美制裁:极不公平 不能接受!
2018-04-20 09:50 中美关系 -
“发展自主芯片,不能等做到跟国际水平一样才用”
2018-04-20 07:38 科技前沿 -
他们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2018-04-19 16:25 -
“谷歌通过麦克风窃听,然后推送广告?”有人测试了一下…
2018-04-19 15:59 科技前沿 -
谷歌苹果脸书 美科技巨头齐补“芯”
2018-04-19 15:27 IT新浪潮 -
西起郑大东至河大,河南准备打造“中原硅谷”
2018-04-19 13:52 -
丁仲礼院士:这项研究将服务于国家气候谈判
2018-04-19 13:30 -
是什么卡了中国顶级光刻机的脖子?
2018-04-19 07:33 科技前沿 -
“除霾塔”阶段性成果:10平方公里内PM2.5浓度可减15%
2018-04-18 21:3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我国首个反义核酸药物获准进入临床研究,系肝癌基因靶向疗法
2018-04-18 18:04 医学 -
中国占全球9%的AI创业公司拿到近半融资 超过美国
2018-04-18 16:37 人工智能 -
中俄合研大客机要用英国发动机 中俄为何造不出
2018-04-17 18:38 中国大飞机 -
美酝酿对华再开战场,这回瞄准…
2018-04-17 08:15 中美关系 -
4500米级“潜龙三号”潜水器首次亮相
2018-04-16 10:30 中国精造 -
能预测肿瘤、早恋——基因检测真有这么神?
2018-04-16 08:00 -
时速613公里的超级高铁,14秒内“秒停”?
2018-04-15 21:10 高铁世纪 -
袁隆平:2020年前做完这两件事就退休
2018-04-15 08:37
相关推荐 -
● 观察者头条 ●风闻 · 24小时最热 查看全部>>最新视频最新闻 Hot
-
请吸毒艺人站台遭抵制,NARS发声明又被批
-
又一家要“倒戈”,这次是美国最大铁钉制造商
-
哈雷“叛逃”后 特朗普破例为郭台铭站台:将出席富士康在美动土典礼
-
梦想成为中国公民的美国人:我发现中国人更善良
-
全美国都在问:她是谁?
-
这国上演近代史上最血腥大选 100多名政客被杀
-
白宫发言人被赶出餐厅后,一万多人怒了…
-
“黑公关”大战中,腾讯推新游戏“逼”你学微积分
-
美国要求所有国家11月停止进口伊朗石油 否则制裁
-
美媒:中国没必要“恢复”任何王朝,现代化也不等同西化
-
特朗普真的怒了:海外建厂将是哈雷的“末日”!
-
英国人请愿:让“特朗普宝宝”飞
-
哈雷生产线要移出本土 特朗普惊了:投降派
-
澳智库称华为是澳高官海外出行最大赞助商,外长在列
-
日本两大航空改标还玩起“小伎俩”
-
日媒找到世界杯对手“强壮的秘诀” 中国网友都说眼熟!
快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