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美国再提外交人员健康问题 中方回应
2018年7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当被问及有外媒称美国驻广州总领馆领事人员出现健康问题,陆慷回应,中方一贯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有关规定,保护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驻华外交和领事机构人员安全。美方反映相关人员出现问者所说的情况后,中方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调查并向美方作出了反馈。目前并没有发现导致美方所说情况的原因和线索。[全文]
-
美国想与中方讨论涉台标注被拒 外交部回应
对于记者提出的美方希望就美航空公司网站更改台湾地区标注一事进行讨论的请求,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中国民航局已就有关问题表明立场。我们也多次重申过中方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也是基本常识。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同世界各国发展关系、开展合作的前提基础。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中国的法律,是外国公司在华经营的基本遵循。在这个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定的,也是一贯的。[全文]
-
-
美国放风限制中企投资美科技公司 中方回应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财政部正在起草规则,拟禁止中国持股比例在25%以上的公司收购涉及“重大工业技术”的美国公司。在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我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中方对有关报道表示关注。[全文]
-
为了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为了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述评新华社记者刘华、孙奕、潘洁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忠实记录着奋进者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8年6月10日,黄海之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万众瞩目中闭幕,“确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等具有鲜明中国印记的内容明确写入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全文]
-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确立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6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对外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应有贡献。[全文]
-
-
习近平晤金正恩:共创中朝高层交往新历史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20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全文]
-
嘴上说对华释放善意,行动上却考虑“拉黑”华为
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关系紧张的背景下,6月19日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澳工商业委员会堪培拉联谊日。 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道,当天澳总理特恩布尔在会上发表讲话时对华释放善意,并将中澳关系紧张的原因归咎于媒体。他表示,目前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两国间的有关问题正得到有效解决。然而也是在当天,《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出于对网络间谍活动的担忧,澳当局正考虑禁止华为参与该国5G项目建设。此外,澳外长毕晓普19日还表明,澳将会为太平洋各国提供资金援助,与在区内影响力日增的中国“一带一路”资金抗衡。[全文]
-
金正恩这个时候再访北京,有特别的寓意吗?
19日上午,金正恩委员长抵达北京,这是他第三次访华。金正恩访华的时间是在朝美峰会在新加坡举行整整一周后,金正恩委员长“在中美贸易战的硝烟中”再访北京,这有特别的寓意吗?对此,环球时报公号发文称,使劲朝那个方向想的人,或者自己很喜欢把什么都当成“牌”来打,或者自己支持的阵营及力量本身很心虚,对他们很希望看到的动向缺少把握,草木皆兵。金正恩委员长三个月内三次访华,这显示中朝关系恢复、发展得很好,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全文]
-
-
-
默克尔虽频频访华,但对中德继续走近不能太乐观
上周三,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启了任期内的第11次访华。 在美国退出《伊核协定》的大背景下,默克尔此次访华有意突破“经济的巨人,政治的侏儒”的困境。不过,德国还没有完全达到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进行合作的高度。 [全文]
-
美学者跟我说,中国明明是大象,装什么兔子
我在美国开会,讲中国外交有一部分韬光养晦的成分,结果很多美国学者就驳斥说不对,你这是讲外交官语言,不是学者,不老实。他说你想象大象躲在兔子后面,原本你们小我以为你是兔子,现在你远远超过那兔子,还韬什么呢,我早看见了。[全文]
-